京东商城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好好看书吧 -> 文化风云 -> 文章内容 退出登录 用户管理
栏目导航
· 读书快讯 · 七嘴八舌
· 文化风云 · 书评大餐
热门文章
· 伴你笑视频相亲平台..
· 吃瓜网-accg.fun
· 实力碾压对比!卡萨..
· GG扑克高手进阶掌握..
· 火爆交锋:毕尔巴鄂..
· 塞拉亚主场气势不可..
· 阿德莱德联球员失球..
· 吃瓜网最新地址
· 币圈即将迎来山寨季..
· 吃瓜网-副本
相关文章
· [图文] 基耶斯洛夫斯..
普通话是“满清方言”吗?
作者:姚文广  来源:163  发布时间:2007-08-07 09:45:14  发布人:xujian991140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地域歧视这东西,只要有人存在,只要有地域的差异存在,就避免不了。所以,你要想避免让南方人歧视北方人,那比让地球绕月亮转还难得。

所谓歧视,大多数是素质低下的人通过贬低别人,来获得自己人生中最缺乏的东西:自信和尊重。

这是我的第一层意思,如果我遇到歧视我家乡的人,我首先会同情他们。

当然,孔子说过,富之之后就要教之。对于空穴来风莫名其妙的歧视,我有义务来帮助这些可怜的灵魂,毕竟,我上的是一所师范院校。

南方人歧视北方人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

南方方言才是最正宗的汉语,而北方话,尤其是他们发不好,却必须要学的普通话,是“满清方言”。

他们举例:普通话在英文里叫Mandarin,读起来多象“满大人”啊?古汉语是大量存在入声的,而现在北方除了山西话,入声普遍消失了。而南方话,尤其是广府话(这是专业名词,请不要再提什么粤语不粤语,语言学里没这个概念),入声保留得还很好。

对于一个文明人来说,想要得到一个结论,需要证据来支撑,需要逻辑来推演。

所以说,要打破一个谰言,也要从证据和逻辑入手,今天,兄弟就从这一点入手。

我不是系统学习语言学的,对所谓入声不太了解,但大致知道是怎么回事,简单地说,就是辅音做音节末(这是我的理解,也许不准确,对于一个北方人来说,我们不习惯“XX就是XX”的造反派逻辑)。

是,象“p b k t l m”这些辅音,现在普通话里都不做音节末使用,还残留的,只有“n ng”。而且确实,南方方言,尤其是广府话和客家话里保留得很充分。

所以我们的聪明人就得出结论:“这不很明显嘛,北方话被阿尔泰语系语言污染了”。

朋友,从一个现象到一个结论是需要逻辑过程的,至少你要证明阿尔泰语系的语言没有音节末辅音才对吧。

可事实恰恰相反,我们来看被攻击得最多的满语:

满语中“l r m”大量被当做音节末使用,因为北方汉人不会发这些只有口形,没有实际语音的音,所以基本都译为“勒、尔、姆”,这反映了什么?反映了在满清入关前,北方人就没有入声了!所以满语没有在语音系统的这个方面“污染”汉语,相反,它还给了北方汉语一个重拾入声的机会!

当然,一个连小说都没有的语言,会“污染”一个有着庞大文化遗产的语言吗?很难。

顺便说一下“Mandarin”,这个词在葡萄牙语里是“官方”的意思,而且明朝就有了,不用多说了吧,那时候还没有“满洲”这回事儿呢。

下面说说我对入声消失的一点看法。

历史语言学的发展趋势是从黏着语到屈折语再到分析语(也就是孤立语)。其特征是词法变化由复杂到简单,满语是黏着语的一种,但它和更原始的鄂伦春语相比,已经有相当多的语法规律被破坏了。英语是屈折语,但现在整个印欧语系都在向孤立语发展,比如说古英语一个动词有二十个格(还是十二个来着,忘了),现在只有四个了。

对了,提一下,汉语就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分析语,也就是孤立语。

给大家半分钟时间骄傲一下。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上古汉语,尤其是《广韵》系统的语音,只代表当时的汉语面貌(包含各种方言)而已,并不是说汉语由此定型,不能变化。

相反,汉语虽然早已分析化,但依然向着更简单,更符合方块字使用规律的方向发展。

我个人认为,入声的消失,就属于这一趋势。

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北方人民是汉语使用的主流,汉语对于他们来说,是活生生的,是自己灵魂的一部分,而不是外来征服者的语言。所以在北方,没有官白区别。

至于说南方保留了很多古音,这一点对于研究来说是一件好事,至于为什么,我觉得可以这样分析:

一、汉语是中原汉人带到南方的,是一种征服者的语言,具有权威性。但中华文明的特点不是去消灭当地语言,而是只要你实行华礼就可以了。所以在南方广大地区,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原来的民族语言,在与官府打交道时使用雅眼。这也就是南方官读和白话是两个系统的原因。

当然,随着时间的变化,具有官方地位的汉语逐渐取代地方上的各民族语言,使得这些地区人民所操的语言,终于成为汉语的一个方言。

但既然是具有官方性和权威性,自然不容随意变化,我个人认为,这是南方诸方言保留古音较多的重要因素。

我们做个比较,据说延边地区的朝鲜族,说的朝鲜语,比韩国人说的朝鲜语更加古朴,这也是他们游离于使用者主体之外,没有随心所欲的发挥的结果(当然这是我瞎猜,不对请指出)。

二、南方地形破碎,多山地丘陵,人民往来交通不便,这也使得方言变化性较小,象福建各方言、客家方言都是如此。

再说到其他民族词汇在方言里的留存,有人拿北方话,尤其是东北话和北京话里很多源自满语的词汇来说事儿。

其实这根本不堪一驳,因为长期混杂居住的地区,肯定要有很多借词,这只会丰富汉语词汇,怎么会“污染”?难道有了新词,旧词就不使用了?

而且,满语词汇中三分之一来自汉语借词,朝鲜语里也至少是这个比例,难道这些语言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同时,南方各方言里也到处是土著居民的词汇啊,吴侬软语,有多少词在《诗经》《诸子》里找不到的?广府话里什么口既、口羊这类的词,有出处吗?

民族融合是好事,不要歧视外民族语言的借词。

说说结论吧,我承认南方语言语音系统更接近古汉语,但接近未必就更高贵;不接近,也不见得就是受其他语言“污染”的结果。汉语有其自身发展规律,顺着规律走,不是坏事;当然有语言活化石的存在,我也很欣慰。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 管理登录 -浙ICP备11021687号-11

Copyright © 2006-2028好好看书吧小说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