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帕慕克能获得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我的名字叫做红》居功至伟

这是一本广受赞颂的佳作,作者帕慕克能获得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我的名字叫做红》居功至伟,其实早在去年,帕慕克离诺贝尔奖就只差了一步之遥,今年的获奖可谓顺理成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部小说的不凡之处吧。
链接: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
这本厚达500页的小说,彷佛是一个精心构造的文字丛林,又像是一座哲学迷宫,更像是一间丰富的艺术宝库,穿行其中,我觉得自己回到了童年,第一次怯怯地从母亲手里接过一个叫万花筒的东西,那一刻我体会到了一种感觉,就是目炫神迷。——小说简介:一座无所不包的迷宫
书评:一本小说营造了一个世界
你可能把它看成一个奥斯曼女人在穿插叙述着她对年轻时代的记忆。
你可能把它看成关于画坊里一同长大的画师们在经历背叛、猜疑、死亡之后回想生平的故事。
你也可能把它看成一千零一夜那样的故事集,通过书中人物之口,你看到“细密画”及“细密画大师”经历过诸王、帝国、入侵与叛乱诸多离合后的前世今生。
书评:让书中存在的一切说话
这部小说首先高明的地方在于叙说。故事中的所有存在物都在说话,所有的人,活人和死人,男人和女人,都在说话。叙述成了每个人的生存方式。被害者在一开始就滔滔不绝,妇人在夜里在喃喃自语,老人在宝库里喋喋不休,甚至连被画出来的一棵树,都在愤愤不平。
书评:被帕慕克谋杀
这是一本真正称得上惊艳的书。满纸的流光溢彩,华贵的艳黄,令人心旌摇荡的红,弥漫在字里行间的华丽,扑面而来,将我淹没。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将我深深折服。我在这样的一部小说面前感觉到自身阅读经验的弱小,我甚至被他行文的绵密与富丽震惊的一度失语。就像《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时眼睛和心灵不知道如何配合才好,但我仍然被它深深吸引。
相关阅读
《我的名字叫红》在媒体中广受赞誉
帕慕克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我的名字叫红》是他至今最辉煌也最撼人的内在东西方战争……书本中溢满了无限的圣洁与罪恶。
——理察·伊德(Richard Eder)《纽约时报书评》(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帕慕克不带感情的真知灼见,与阿拉伯花纹式的内省观察,让人联想起普鲁斯特。……而将读者带回十六世纪伊斯坦布尔细密画家的谋杀事件,也像汤玛斯·曼的《浮士德游地狱》般具有音乐性,他探索民族的灵魂。
——约翰·厄普戴克(John Updike)《纽约客》(The New Yorker)
帕慕克答读者问
问:您在小说中使用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方式讲故事,小说中出现了许多个叙述者。似乎没有任何连续的两章使用同一种声音,您为什么给小说这样一种结构呢?使用这种结构是不是给您自身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答:实际上不停地扮演不同的人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说话非常有趣。我不断地发掘各种声音,包括:一位16世纪奥托曼的细密画师的声音,一位苦苦寻找战场上失踪丈夫的两个孩子的母亲的声音,杀人手的可怕声音,一个死人在去往天堂的路上发出的声音等等,在这个发现之旅中,我异常兴奋。在我的故事中不仅人物本身会说话,还有许多不同的物体和颜色都会粉墨登场。
我想这些独特的声音可以组成一曲丰富的乐曲,展现上百年前伊斯坦布尔日常生活的原貌。视角的转换其实也反映了小说主要关注的是从我们的角度经由上帝存在的观点寻找过去的师姐。这些都与我对绘画的了解有关,我的主要人物都生活在不存在透视法限制的世界中,所以他们能用自己独特的幽默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