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楚九是个策划高手,曾在报端登出大幅广告,声称要替其创办的,号称“远东第一俱乐部”的上海“大世界”征求一位能够终年保持笑容的人。姑娘们猜测这是为“大世界”征求演员,纷纷拖着男朋友的手跑去碰运气,最终入选的却是一位拉肚子都能绽放灿烂微笑的胖子。
最近翻检清末民初报业史料,发现两条有意思的广告,登在1910年的《申报》上,都是鼓吹一种叫“艾罗补脑汁”的药品。
这个“艾罗补脑汁”是清末民初“上海滩的史玉柱”——黄楚九开发的,其人于1931年猝死,据说是遭义子黄金荣算计濒临破产,心脏病突发而去世。
黄楚九是个策划高手,曾在报端登出大幅广告,声称要替其创办的,号称“远东第一俱乐部”的上海“大世界”征求一位能够终年保持笑容的人。姑娘们猜测这是为“大世界”征求演员,纷纷拖着男朋友的手跑去碰运气,最终入选的却是一位拉肚子都能绽放灿烂微笑的胖子。他获得高额薪水,职位是“大世界”温泉浴室的接待员。笑眯眯的胖子在那里做了许多年,直到有一天笑容消失,才离开。而该征求启事,也着实为“大世界”热烈炒作了一把。
“艾罗补脑汁”则采取了另一种模式——名人效应,这也是中国报业史上最早利用名人推销药品的举动。(或者说,最早的之一)
先是1910年6月29日,《申报》登出《吴研人为黄楚九推广“艾罗补脑汁”》的信,内容如下:
“楚九仁兄大人阁下,承赐‘艾罗补脑汁’六瓶,仅尽其五,而精神已复旧。弟犹不自觉也,家人自旁观察得之,深以为庆幸!……因撰《还魂记》一篇以自娱,录以呈政。弟以为不必以之发表登报……弟吴沃尧顿首”。
吴沃尧即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之吴研趼人,号我佛山人,是清末知名的“黑幕小说家”。这封信结尾“不必发表登报”的说辞,现在我们很难知道是吴的本意,还是两人唱双簧的障眼法。
在刊出此信的同一版,还登有吴研趼人写的《还魂记》及黄楚九炮制的《五洲大药房谨记》,可谓“立体炒作”。
讽刺的是,该名人广告刊登三个月后,吴研趼人就病逝了。这不免让我恶毒地联想起一位小品演员,也是替一个什么什么血气旺的保健品做广告不久后,即因病去世。厂家只好赶快删节广告,手忙脚乱地把她的镜头全砍掉。(说这个没有丝毫亵渎死者之意,只是叙述事实。)
说回来,还是1910年的《申报》,大约7月上旬,又登出了“艾罗补脑汁”的名人广告,其主标题是《“艾罗补脑汁”得此证书又添身价》,副题是《世袭一等毅勇侯御前散秩大夫曾袭侯赐书照录》,文字仍是鼓吹药品的效果,此外还刊登了曾袭侯的四寸小像。
第一眼看了我就奇怪,晚清的“曾袭侯”只有一个,那就是曾国藩之子曾纪泽,斯人乃名家之后,大外交官,学贯中西,人品也颇有口碑,怎么会做这等跌价的事儿呢?
一查才发现,曾纪泽1890年就去世了,那时候这药压根儿还没诞生,黄楚九也才18岁,还是个小雀雀呢!
如此看来,说黄楚九先生是个“盗尸犯”,应该不过分吧?
从1910年最早的名人医药广告到现在,已经快100年了,大家请琢磨一下,现在的同类广告,又有没有长进一点,或者说,更诚信一点呢?
(上述两则广告转引自《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新华出版社1988年4月初版,徐载平等编著)
另:罗嗦一下,这个补脑汁如今香港还在卖,而且作为“老字号”在卖,果然薪尽火传。谢谢 Pearllover 贡献此信息。
再絮叨一下,我把吴趼人搞成吴研人,虽是沿袭《申报史料》一书之错,但也着实是低级失误。查了一下,“吴的姓名常被人误写为‘吴研人’,为此,他特地赋诗一首以正名。诗为:姓名从来自有真,不曾顽石证前生。古端经手无多目,底事频呼作研人。诗中‘古端’指古砚。诗的后两句意思是说,我用古砚的时间并不长,为什么接二连三地称呼我为“研人”呢?趼,音jiǎn,同‘茧’,手掌或脚掌上因摩擦而生成的硬皮,也说老趼。‘趼人’,意为‘百舍重趼而不敢息’,即千里跋涉,脚掌磨起老茧仍然奋进不息。不是常磨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