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商城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好好看书吧 -> 书评大餐 -> 文章内容 退出登录 用户管理
栏目导航
· 读书快讯 · 七嘴八舌
· 文化风云 · 书评大餐
热门文章
· 伴你笑视频相亲平台..
· 吃瓜网-accg.fun
· 实力碾压对比!卡萨..
· GG扑克高手进阶掌握..
· 火爆交锋:毕尔巴鄂..
· 塞拉亚主场气势不可..
· 阿德莱德联球员失球..
· 吃瓜网最新地址
· 币圈即将迎来山寨季..
· 吃瓜网-副本
相关文章
沈昌文:活着时,我想把可讲的事讲完
作者:记者 钟刚 实习生 陈乃琳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08-05-11 07:59:42  发布人:xujian991140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知道———沈昌文口述自传》,沈昌文口述,张冠生整理,花城出版社2008年4月版,16.00元。

  在郑州金水路的一家饭馆,沈昌文不断地将入席者逗乐,花城出版社副社长秦颖说,和沈公的每次饭局,都使他过于兴奋,以至无法入睡。

  郑州书市期间,沈昌文在他所熟悉的郑州,召开了一场新书发布会,作了一场讲座,参加了若干个饭局。在这本新出版的口述自传中,他讲述了他从上海开封路老宅子出生后七十七年的经历,读者读完,却觉不痛快,不过瘾,有一些人、事,被他删掉了;有一些细节,他也都忘了。

  书不尽全,虽是遗憾,但是,他的故事实际上一直在说,向记者,向三联书店二楼咖啡厅的来访者。沈公说:在我活着的时候,把可讲的事情讲完,以后人们有什么意见,也找不到我了,我已经到该去的地方去了。

  在郑州,沈昌文接待了一些记者的群访,不过,他特意留出一块时间,在他所住酒店的大堂,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采访结束时,已近晚上十一点,沈昌文说,“不用送,我可以跑步上楼。”

  我想,做还是比不做好

  南方都市报:张冠生先生是怎样说服你做这个口述的?

  沈昌文:因为郑州的关系,我跟冠生的关系很好,在北京我们两个单位都挺近的,我也经常跟他讲故事。当然,还有费老(费孝通)的关系,我和他两个人都是很崇拜费老的,费老跟我很熟。费老年老了以后,他说,我们老年人———像他这样的老年人,现在最要做的是mentalphysicalexercises,就是“智力锻炼”。

  南方都市报:我读完这本书之后,觉得太薄,不过瘾,在口述中你似乎有一些顾虑,并没有放开。

  沈昌文:顾虑还是比较多的,而且谈了以后,我也删掉了很多不能发表的,我做编辑,这些我是非常重视的,以后弥补吧。

  南方都市报:为什么删掉?

  沈昌文:主要两个原因:第一,有些话还不能讲;第二,人事关系,我不愿意引起人事纠纷,引起矛盾。当然,还有很多事情是忘掉了,应该说忘掉的更多。除了这两个原因没有讲外,其他很多都是可以讲的。

  我们两个人见面的机会也不多,见面以后就根据一个题目来讲,要想起来,需要去看材料,但是我没时间———这不是冠生的原因,是我的原因。比如说,我最近看了材料以后,我又想起不少来了。什么材料呢?就是“文化大革命”,我编的那个《大事记》。我找到了,我把后面的几面都看了,因为有15万字,我都看了老半天,我看完了以后,大有启发,因为当年这个《大事记》是颠倒黑白的,可是,你把黑白再颠倒过来看,就很有意思了。所以,受了这样一些启发,我后来又做了另外一些事情,可是这些都来不及收录进去了。

  还有一些事情要调查研究。比如说1954年到1957年人民出版社编辑部的这些事情,我只能说一些大概的;究竟是什么详细情况,最好是能够去人民出版社去探讨,可是我也懒得去,去了,可能还要碰钉子,就算了吧,我这老头还管这个事干什么。

  南方都市报:其实你也可以选择不做这个顾虑很多的口述。

  沈昌文:我想,做还是比不做好。

  对付政治运动我有办法

  南方都市报:你在书中提到,在“文革”期间你认为自己基本上就是一个逍遥派,这是因为你的达观,还是个人的经历使然?

  沈昌文:这个我很奇怪。当时的话,我们是听党的话的。毛主席的指示,说要搞“文革”;我们绝对不会去反对和担心。为什么是逍遥派呢?因为担心到了一定的时候,就要整顿,整顿的时候说你没有执行毛主席的指示,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加一些活动,又不狠狠地去揭露。这是我一次次运动中间自保的诀窍。我不是不支持,反右派也这样,反右派以后,我得到了这个教训。所以每次运动都要符合党员的身份做一点事,又不要做得太过分。因为我有很多经验,运动以后都要整顿的,所以做得太过分的人也不行,不做的人也不行,只能做到一定的分寸。所以,我就采取了编写《大事记》来证明我是革命的。我又没上门,没去斗人家,没打人家———那个时候打的、斗的简直是不得了,简直没法过日子了。

  南方都市报:在五七干校的时候,你拥有相对的自由。

  沈昌文:到五七干校的时候,我已经很好了,因为工宣队、军宣队进驻嘛。我是工人,工宣队的人明着跟我说,我们查一下文化部三千个干部里边,像你这样出身好的没有几个。所以我就变成受重用了。我是做文书,我觉得文书的工作很好,说实话,当时我要检查别人的信件,所以这里边有问题的人的信件,都要我先看了,然后我提出来要不要给他看,他老婆给他的信,我要先看,我看了同意了,才能给他看。

  南方都市报:当时信里都写些什么?

  沈昌文:当年信里面开头都引了毛主席语录,谈论私人感情的信件很少。当然我也不必全部都看,这个人没有受审查,就不用看;这个人要受审查或者内定要审查的,那才看。都要看,哪看得过来呀。

  南方都市报:你对“文革”的叙述,让我感觉很平淡,波澜不惊。

  沈昌文:主要是在“文革”初期的时候,我挨整,这以后我就逃开了,我慢慢地找到一个办法。对付这次政治运动我是有办法的,我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装傻。装聪明很容易,装傻很难的。

  南方都市报:装傻是怎么个装法?就是不吭声吗?

  沈昌文:不是,到关键时刻要表态的。比如说王子野,开头的时候我不表态的,关键的时候我表态了,我给了一张大字报,非常长,王子野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对群众路线他怎么反对呢?因为他每天中饭要回家去吃,这证明他坚决不愿意跟群众合在一起,而一定要回小家庭,这证明他对毛主席的群众路线深恶痛绝,他把延安的精神全部丢掉了……我写了好几千字,一张大字报都是批判。我知道定性的时候,这种材料一点用都没有的,可是批判的时候、煽动的时候很有用。我是老运动员了,是过来人了。

  我喜欢圆融,喜欢装笨

  南方都市报:今天我注意到活动现场打出来的条幅是“一个时代的个人史”,时代和个人的关系,在你的身上的体现是怎样的?

  沈昌文:我想主要值得了解的就是三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些,其他的没太大的区别。像我这样的个人史———如果值得提个人史的话,我愿意跟文珍、秦颖(该书两位责编)汇报的,主要是改革开放那一段,那一段别人没这个经历,我有这个经历;而且我不是推动,我没有推动过改革开放,我参与了,这使我有幸,像我这样有幸的人并不多。按理说,范用他们更有资格,那个时候他退出了。但是我正好参与进去。我如果早生十年或者晚生十年,就没机会了。

  南方都市报:改革开放三十年,从编辑出版工作而言,你有没有感觉到一个明显的变化?

  沈昌文:改革开放明显的变化,是开放。我再三为现在的出版辩护,现在的书多了,我觉得书多了是好事,是开放的成果。尽管现在还有很多障碍,有的障碍一直没有去掉过;可是整个来说,还是去掉了很多,不断地在去掉,这一点我们是该肯定的。很多例子都可以说明的。

  我因为看的书比较多的是讲回忆过去的事情,那过去不能比啊。你们要做编辑工作,你们要看看,现在光是蒋介石的书就出了多少,而且可以认认真真地讨论蒋介石的功过,蒋介石有多少毛病,蒋介石有多少成绩,等等。这都跟过去我们编辑的时候不同了,那时候就蒋光头,蒋光头没什么好事,没有的;现在就不一样了。我觉得这个就往前走一步了,这一步得来不易。

  南方都市报:您刚提到这三十年的经历比较重要,同时,你在书中也提到,1953年后四年,对你的影响也很大。

  沈昌文:我追述,我就是要想说明,改革开放看起来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在这以前有不少萌芽。1953年到1957年那一段就是萌芽,这个萌芽当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情。重要的是———恕我直说了,在威权之下,不断地被压了下来。我复印了《大事记》以后我就看了,我看了以后自己真是不寒而栗啊,可真是觉得没办法,很痛心。我讲过去的历史的目的是在证明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并且它在这以前已经露了头角了,可是全给砍掉了,1978年之后,改变才成为一种可能了。

  南方都市报:能不能这样说,你对“文革”的回忆,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反思———或者你不喜欢反思这个词?

  沈昌文:我不大喜欢,我觉得我是后知后觉的,我是随着大流而来的,到了大家都在反思的时候,我才慢慢开始。我们当年,尤其是我,是学苏联的东西出来的。斯大林的事情基本上都给否定了,可是他的控制意识形态的办法没变。当年我不但拥护,我还做宣传呢。所以,我要说的是,我没有特别高明,我不过是一个毛泽东、邓小平领导下的小兵。

  南方都市报:在1978年,你还没觉醒?

  沈昌文:那怎么能觉醒呢?到干校我还完全没问题,我不是害怕“文革”后期挨整吗?我都相信毛泽东可以当家。可是到了干校后来就发生了林彪的事情,于是我们才感觉到了麻烦,党内还有林彪这样的人哪,还可以出这样的大事啊,那这个事情我们怎么办呢?下去我们对党采取什么态度呢?所以,我跟你直说吧,我们根据这个情况,我有一个想法,我跟我老婆商量,我们的第二代不能交给别人,我们是全身心地把自己交出去了,第二代不能再重走这条路了。

  南方都市报:后来翻译了很多书,编了很多书,会不会和您想弄清一些问题有关系?

  沈昌文:没有。主要的原因是要争取收入。因为当时人民出版社实行了一个规定,翻译书是合法的,而且稿费归个人,还可以受到表扬,那一举三得的事情,干嘛不做呢?我的女儿,特别是大女儿,她的整个成长期间大概都靠我的稿费补贴生活。这是我们的王子野先生的英明政策了。当然了,翻译得好的话,能学到知识,还能在党内获得地位。

  南方都市报:你很务实。

  沈昌文:我喜欢圆融,喜欢装笨。老了可以不必装了,年轻的时候要装。你要知道,人家骂你笨是最轻的骂,对不对?你这人怎么这么笨呢?党的指示没有好好领悟!骂得最坏的是,你的文章怎么这么写?你这么聪明的人居然没有用心!那你就别去做人了。所以我当然懂了,我老希望领导骂我笨,不希望领导说我聪明。

  应该丢在垃圾桶里的书

  南方都市报:你现在还写一些文章吗?

  沈昌文:现在很少写了。约我写的很多,可是我一般不写了。我在做一个研究,其实这个研究到现在还没开始。我要做研究性的问题。我觉得太遗憾了,很多人没掌握这方面的材料。我已经77岁了,可是我喜欢研究这些问题,因为现在没有这方面资料,李银河也没有,我觉得这些太重要了。

  南方都市报: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吗?

  沈昌文:没有。怎么能写日记呢?一种是因为懒惰,一种是我们“文革”过来的都不敢写日记呀。我们整理人家日记、抄人家日记的事情都干过,自己还敢写啊?我从来不写,我连笔记都没有。

  南方都市报:有没有打算以后自己写一部自传?

  沈昌文:有这么一个想法,还没有开始做。有个想法是什么呢?就是在我活着的时候,把可讲的事情讲完,以后人们有什么意见呢,也找不到我了,我已经到该去的地方去了。

  南方都市报:你怎样评价这本口述自传?

  沈昌文:一本被文珍、秦颖同志错看了的、应该丢在垃圾桶里面的书。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 管理登录 -浙ICP备11021687号-11

Copyright © 2006-2028好好看书吧小说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