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商城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好好看书吧 -> 书评大餐 -> 文章内容 退出登录 用户管理
栏目导航
· 读书快讯 · 七嘴八舌
· 文化风云 · 书评大餐
热门文章
· 伴你笑视频相亲平台..
· 吃瓜网-accg.fun
· 实力碾压对比!卡萨..
· GG扑克高手进阶掌握..
· 火爆交锋:毕尔巴鄂..
· 塞拉亚主场气势不可..
· 阿德莱德联球员失球..
· 吃瓜网最新地址
· 币圈即将迎来山寨季..
· 吃瓜网-副本
相关文章
“纽约时报吹捧郭敬明”是一种反讽
作者:陈一舟  来源:: 国际在线  发布时间:2008-05-11 07:59:31  发布人:xujian991140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郭敬明从出道至今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4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让他再次成为热点,该报道评价他为“中国最成功的作家”,对于如此高的评价,很多读者意见不一。(《重庆晚报》5月5日)

  显然,这样的“赞誉”让很多国人无法接受。一个商业促销出来的、还曾有抄袭嫌疑的写手,怎能称之为“中国最成功的作家”?但实话实说,在商业与小说“浑然一体”的美国,郭敬明的高稿酬收入、高销量,被美国人视为“成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纽约时报的高调吹捧与国内舆论的冷嘲热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单从价值观和文化底蕴的分野来看待此事,我们大可以一笑置之;但平静下来审视,又不能不说,这是一种令人警思的反讽。

  按照文学评论家们的“定义”,中国文学当前是“主流”与“非主流”共存,郭敬明、韩寒所代表的一批网络青年写手自然归于“非主流”的行列。前不久,朱大可先生就说过,“主流作家都处于衰退期”,他认为中国文坛的后继力量薄弱,尽管“80后”作家市场号召力很强,但是市场的胜利并非文学的胜利。

  “主流”学人们对80后一代作家不屑一顾的姿态,可以理解为一种焦虑。平心而论,莫言的小说、北村的诗歌,无论从文本还是艺术性来说,都不是新锐写手们能比拟的。然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怪异的景象:“优质”的思想得不到大众的认可,反而是那些稍显稚嫩的文字号召力极强呢?或者说,文学是一种互动的、不断更新的文化活动,“主流”作家作品的影响力日渐衰弱,又如何担当起引领中国文学前进的重任呢?

  再次套用“主流”学人的逻辑,应该归咎于社会的浮躁和商业化的炒作推销。仅仅如此吗?不然。“80后文学”既然能在社会上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阅读狂潮,引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群的追捧和参与,起码说明有其存在的土壤,在某些方面迎合了人们的需要。而与之相比,“主流文学”却渐渐脱离大众,内容晦涩让人看不懂,与现实脱节一味鼓吹理想化的文学号角让人不愿意看。可以说,正是“主流文学”的高端化和不创新变相导致了公众对于“80后文学”的过度追捧。

  “主流文学”要想真正成为“主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走向大众化。创作要大众化,导向要大众化,只有不远离人民,才能让下里巴人对“主流文学”产生亲切感、贴近感,而不是神秘感和排斥感。

  由此,我建议衰退的“主流”作家们学一学韩寒和郭敬明们。以平和的姿态俯下身来,考虑大众的需求,将文学经典理念通过个性化的释读传播给大众。同时,与青年作家一代展开良性的互动沟通,置于一个泛文本的环境中进行同场竞技、平等对话。至于那些根深蒂固的“主流”文学阶层陈腐规则,丢弃得越早越好。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上一篇文章:谁说悬疑已死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 管理登录 -浙ICP备11021687号-11

Copyright © 2006-2028好好看书吧小说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