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人的悲伤》作者:希莉·哈斯特维特版本:Henry Holt出版社2008年4月 定价:$25
【海外新书】
希莉·哈斯特维特可能没有她的丈夫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有名,后者虽然击败菲利普·罗斯,获过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也曾因《纽约三部曲》享誉美国的剧作界,但在文学界却也没有菲利普·罗斯有名,然而不少人会说,这对夫妇却可说是最被忽视的美国优秀作家了。我们今天来看看哈斯特维特的新书《美国人的悲伤》。
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挪威籍美国家庭面对两起死亡后的挣扎和适应。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弗洛伊德和荣格所说的“自我”。二战将“自我”、家庭、社会等融合在了一起,二战后,“自我”这个概念又重新跳了出来,整个20世纪后半期的很多文学作品都立足于此。此书也不例外,尽管在21世纪看来有点略显老旧。
小说的人物是纽约布鲁克林区的知识分子作家、心理分析师及其病人,他们都在寻找自己的“自我”。挪威人,心理分析师艾瑞克刚遭受了父亲的死亡,就得知了他的姐姐与五年前去世的姐夫之间的一段秘密,在他们的女儿帮助下,他逐渐摸透了一段不公正的谋杀,也慢慢理清了自己儿童时期他和他父亲的一些往事。
故事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有点“玄”,但全书的背后都是普通人神经质、妄想的一面与理性的挣扎。书中对每一个人物内心秘密的揭露都是随着人物自己的探索一层一层地拨开,如果我们看过英格玛的电影《假面》,可能对本小说会感到一些熟悉。
(责任编辑:章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