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商城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好好看书吧 -> 书评大餐 -> 文章内容 退出登录 用户管理
栏目导航
· 读书快讯 · 七嘴八舌
· 文化风云 · 书评大餐
热门文章
· 伴你笑视频相亲平台..
· 吃瓜网-accg.fun
· 实力碾压对比!卡萨..
· GG扑克高手进阶掌握..
· 火爆交锋:毕尔巴鄂..
· 塞拉亚主场气势不可..
· 阿德莱德联球员失球..
· 吃瓜网最新地址
· 币圈即将迎来山寨季..
· 吃瓜网-副本
相关文章
· 阅读要注重发掘传承..
· 30年中国流行阅读史..
阅读媒体高调,低调还是走调?
作者:施格瑞  来源:: 新京报  发布时间:2008-04-21 21:27:27  发布人:xujian991140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2007年被台湾的出版界视为是“冰河期”开始的一年,金石堂凌域的债务纠纷,将各家出版社和通路间的拉锯战搬上新闻版面,接着诚品书店也宣布要开始新的销结方式,更添变量。这波通路与出版的风暴之外,杂志出版也是状况连连。自从2007年5月《钱柜》杂志宣布停刊之后,至今各类杂志休刊的讯息从未间断。

  在这一波波出版业界的凄风苦雨中,诚品书店的动向,更是成为众所注目的焦点。似乎是呼应了大环境的不景气,继《诚品报告》编辑室宣布解散之后,2008年4月3日,诚品书店又发布了《诚品好读》即将休刊的消息。这本被视为是诚品书店引领时尚和风潮的阅读杂志,经过艰苦经营的八个年头之后,终也走上“休刊”一途。虽不知三个月后会有何种型态的新杂志媒体出现,“休刊”新闻确实瞬间引起两岸三地读者、出版社以及文坛一阵唏嘘和感叹。各方对此事件看法不一,却也让大家得以重新检视或是重新思考,台湾的阅读媒体作为一介传播工具的效能和其影响。

  从阅读到好读,书店经营风格的转变

  诚品书店的自营杂志品牌,在《诚品好读》之前曾有过十分著名的《诚品阅读》时代。《诚品阅读》1992年创刊,历时4年,共出版了25期,1996年2月宣布停刊,停刊时还曾经盛大举办“当蝙蝠飞完时:诚品阅读停刊”活动。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诚品阅读》整体的调性比较偏向诚品书店创始时期的理念,以引进欧美当代最新思潮为主,被视为是中介欧洲文化的重要刊物。《诚品阅读》购买了不少欧洲当代插画、照片或者评论文章刊登,但整体内容仍是文字叙述居多,编排简洁。历届主编中曾延揽著名作家萧曼和女书文化的发行人郑至慧,以人文和前卫议题为主要取向,成为许多布尔乔亚阶级与亲欧文化人士的爱读志。但碍于编辑印制高规格、成本和销售通路等限制,最后诚品书店在经营销售不彰的考虑下停刊。隔了4个年头,才又出现了《诚品好读》。

  2000年,《诚品好读》以大开本印刷形式惊艳众人,重新成为诚品推广阅读或艺文活动的代表媒体。此时也正是诚品书店大量展店的时期,《诚品好读》曾是非常吸引人的“会员福利”之一,每期两万多本的杂志经常被索阅一空。

  虽说杂志性格由主编型塑,但从《诚品阅读》到《诚品好读》的出现与转型,相当大幅度地展现出诚品书店自身经营方式的风格转变。《诚品好读》虽在读者间素有“不太好读”的戏称,但早期的《诚品阅读》每期主题其实更是抽象,不时出现如“我”此种哲学概念的特辑。而《诚品好读》在专题企划上,早期颇受《诚品阅读》和《破》周报影响(主编蒋慧仙为《破》周报出身),但转型后风格逐渐转变为时尚潮流志,除了书籍单元之外,每期以当下流行议题为主,希望以此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举凡设计、影像、休闲、流行话题等都可以成为封面专题。某种程度上似乎也反映出诚品书店在多角化经营的理念,和希望成为台湾年轻世代潮流先驱的冀望。全彩版面的设计也比《诚品阅读》更花哨,颇具众声喧哗的效果,许多港日文化人士非常喜爱收藏《诚品好读》视其为另类的“台湾特产”。以此脉落观之,接下来休刊后的转型,势必也会与诚品书店未来经营的风格息息相关。

  时代所趋?格调所致?

  要论《诚品好读》最后黯然休刊(并非停刊)其背后的因素,也许不单单只是杂志选题或者通路经营、广告业绩不彰等因素使然,从台湾报纸的停刊、缩减副刊版面诚或可知,大环境平面媒体的衰退趋势已不可挡。

  时报出版副总编叶美瑶对于《诚品好读》的休刊表示惋惜,但也期待复刊后的表现:“诚品书店长期在台湾推动精英阅读,或者说深度阅读,造成了台湾阅读文化和出版的改变,这点值得肯定。但《诚品好读》作为媒体,该是到了重新思考自己品牌竞争力的时候了,这是品牌定位的问题。如何发挥杂志的强项,应该是未来长期经营的关键。”

  台湾的非官方阅读杂志或者文学杂志,多为出版社兼营项目,至今仍持续经营者都会面临到同样的“品牌定位”危机,如《联合文学》(联合文学出版社)、《印刻文学志》(印刻出版社)或已休刊的《野葡萄文学志》(小知堂出版,2006年12月停刊)、《皇冠》(皇冠出版)。

  非官方的文学期刊杂志问题大同小异,长期只打自家书籍、作者专用意味浓厚,也因此容易陷入单声道的危险和无法满足所有读者的缺陷里。《联合文学》希望朝年轻化的方式改变,大量启用新锐作者,成效如何尚有待观察;而《印刻文学志》杂志则算是杀出一条血路,以纯文学、人物封面定调,加上不避讳他社作品的雅量,逐渐闯出纯文学杂志的品牌形象。《野葡萄文学志》就属转型失败的例子,虽然以日本阅读杂志《达文西》为摹本,但是内容、编排和宣传以及专业度的不足、无法满足主要读者层的需求等问题,造成了销售量不佳的窘境,最后草草收场;《皇冠》杂志也经历停刊再复刊的时期。纸本杂志的衰退,不少转攻网络,金石堂的免费书讯刊物《出版情报》现在也只发行网络版,不再刊印纸本。台湾出版界曾流行的一句玩笑话:“如果你讨厌某个朋友,叫他去办杂志就对了。”看来至今依旧有用。

  在少了一本阅读媒体之后,留给台湾出版人以及读者的,其实是更多的问号和空间,思考阅读及其创造。

  □施格瑞(发自台北)

(责任编辑:章璋)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上一篇文章:火把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 管理登录 -浙ICP备11021687号-11

Copyright © 2006-2028好好看书吧小说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