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商城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好好看书吧 -> 七嘴八舌 -> 文章内容 退出登录 用户管理
栏目导航
· 读书快讯 · 七嘴八舌
· 文化风云 · 书评大餐
热门文章
· 伴你笑视频相亲平台..
· 吃瓜网-accg.fun
· 实力碾压对比!卡萨..
· GG扑克高手进阶掌握..
· 火爆交锋:毕尔巴鄂..
· 塞拉亚主场气势不可..
· 阿德莱德联球员失球..
· 吃瓜网最新地址
· 币圈即将迎来山寨季..
· 吃瓜网-副本
相关文章
“史上最佳布克”的诞生
作者:蔡宸亦  来源:: 外滩画报  发布时间:2008-04-06 19:46:04  发布人:xujian991140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布克奖自1969 年设立至今,被认为是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它不仅是小说作家们纷纷追逐的目标,也日益影响了读者对小说的阅读口味。在纪念创立40 周年之际,该奖项为澄清文学界“秘密结党”的传闻,特意组织民众投票,评选出一本“史上最佳布克”。

  40年来,布克奖的身上一直承载着一种典型的“英国性”,那就是狂热的冒险精神与喧哗的文化大杂烩的结合。若不是它,人们或许不是安详地在临睡前阅读几本励志人物传记,就是靠沉浸在悬念侦探小说中消磨时间,而布克奖却专爱从角落中搜寻出那些原本闻所未闻的小说作家,让他们扬名天下。它总是年复一年地挑起文学界剑拔弩张的激辩,对此,萨尔曼·拉什迪(SalmanRushdie)可能是最恰当的例子。1993年, 他凭借《午夜之子》(Midnight'sChildren)获得为纪念布克奖25周年额外增设的“布克奖之中的布克奖”,并从此祸福相倚。这就是布克奖多年来自命的任务:开辟“新式小说”的可能性。

  40年历史的布克奖

  1968年,英国的图书界提议设立一项可以与法国龚古尔文学奖、美国普利策奖相媲美的文学奖,获选小说只限于长篇,而获奖人只限于英国籍、爱尔兰籍以及英联邦国家的作者。为了抵制新的娱乐形式如电视对文学市场的蚕食,敏感的布克奖委员会拒绝美国作家的参与。不过时至今日,将美国文学拒之门外,却成为确立布克奖重要性的最大致命伤。

  为了保证权威性、导向性和公正性,布克奖的规则是这样制定的:5 名评均由国家图书基金会指定,分别为书评家、学者、小说家、文学编辑和文化名人,他们在阅读完被推荐的100多部作品后,从中选出20 部左右入闱,再从这份入闱名单中选出6 部进入决赛,最后从这6部作品中选出“年度最佳小说奖”的获得者。

  自首届布克奖于1969 年4 月22日颁出之后,布克奖在自我推销的过程中,一直没有丢掉惯有的自信形象。为庆祝周年而颁发额外的奖项,也不是第一次了。1993 年,3 位评委曾一致投票,将荣誉称号办法给拉什迪。时隔15 年,40岁生日的布克奖希望能进一步彰显其“民主”胸怀。

  一次集体性的“重读体验”

  包括小说家维多利亚·格莱丁(Victoria Glendinning)、《观察家》杂志记者玛丽拉·弗罗斯拉普(Mariella Frostrup)、文学教授约翰·穆兰(John Mullan) 在内的3 人评审团, 将先在历史上诞生的41 部布克奖获奖小说( 其中纳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的《自然资源保护论者》(The Conservationist)和斯坦利·米德尔顿(Stanley Middleton)的《假日》(Holiday)在1974 年并列获奖;迈克尔·翁达杰(Michael Ondaatje)的《英国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 和巴里·恩斯沃斯(Barry Unsworth) 的《神圣的饥饿》(Sacred Hunger)在1992 年并列获奖)中,选出6 部候选作品,名单将在5 月公布。而到最后,定夺大权将交到大众的手中—你可以登录www.themanbookerprize.com 投出宝贵一票。

  事实上,如今的布克奖早已今非昔比。除了改名外,连比赛规则也不尽相同了。2002 年,曼财团(Man Group)取代原先的食品供应商布克(Booker McConnell),成为布克奖的赞助商,于是布克奖名称由原先的Booker Prize 变成了Man Booker Prize。除新设立了俄语布克奖和布克翻译奖之外,2005 年起,布克奖又开始战略性地打破地域壁垒。“英国文学”难道只是简·奥斯丁和查尔斯·狄更斯的代名词?为了破除人们根深蒂固的陈见,两年一度的“布克国际奖”开始将橄榄枝伸向中国、秘鲁和阿尔巴尼亚。

  评委之一维多利亚·格莱丁女士表示:评选史上最佳布克,为一次集体性的“重读体验”提供了机会,无论是出于评判还是为了设法获得意外的启示,库切(J.M Coetzee)的《耻》(Disgrace)、《迈克尔K 的生活和时代》(Life & Times of Michael K),扬·马特尔(Yann Martel)的《少年Pi 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或者奈保尔(V.S Naipaul)的《在自由的国度》(In A Free State)都不会让人失望。这见证了布克多年来的努力,就像一瓶陈了40 年的酒,瓶盖一开,立刻香飘四溢。

  不过,布克奖的评委们也并非完全意见统一。部分评委私下里无比沮丧地表示,赞助商每年捐出大笔奖金,却开发出一种“新式小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可辨的叙述目的,对人物塑造轻描淡写,过分散文化的行文……这种毫无节制的散漫创作,更像是在对文坛老将们进行无礼的挑衅。极端地说,如果当买彩票和搞文学走到了一道,读者会更偏好谁的作品,后果又有谁能料到呢?

  《观察家》曾经进行过“过去25 年来最佳小说”的民意调查,获胜者是库切的《耻》。不过到目前为止, “史上最佳布克”的领先者却是《少年Pi 的奇幻漂流》、《午夜之子》、《长日留痕》(TheRemains of the Day,石黑一雄著)和《失去之遗传》(TheInheritance of Loss,基兰·德塞著)。

  显然,阅读口味是无法进行“测量”的,这不像竞技比赛,可以用分数排名次。相信智慧而又经验老道的评委们不可能过分“剑走偏锋”,而是会加上一定的“保险系数”。尽管最终结果取决于大众,但“布克奖热衷者们”依然相信, “史上最佳布克”的最终获胜者更可能是某部点燃爆炸性争议的小说。

(责任编辑:李杰)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 管理登录 -浙ICP备11021687号-11

Copyright © 2006-2028好好看书吧小说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