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16世纪大文豪威廉·莎士比亚的多部戏剧作品以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为创作背景,那么他究竟是否游历过威尼斯?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莎翁研究人员。大多数学者认为,莎翁从未到过威尼斯,他对威尼斯的了解来源于到英国经商的意大利人。
两名意大利学者却在合著的新书中挑战这种观点,认为莎士比亚曾游历过威尼斯。
观点迥异
这两名学者分别是威尼斯大学讲师沙乌尔·巴锡和作家阿尔贝托·托索费。他们合著的新书名为《莎士比亚在威尼斯》。
英国《泰晤士报》25日援引新书内容报道,巴锡和托索费认为莎士比亚对威尼斯的了解有一种“本土气息”,因此他可能到过威尼斯。
“许多学者认为,莎士比亚十分了解威尼斯,这是因为他广泛阅读并与意大利商人交流,”巴锡说,“但他的多部作品中明确或含蓄地参照了大量威尼斯当地景物或习俗,使人不得不怀疑他可能曾到过威尼斯。”
巴锡和托索费甚至在新书中设想出莎士比亚可能游览过的威尼斯景点。巴锡说,16世纪的威尼斯是繁华的世界性都市,与如今纽约在世界上的地位不相上下。
证据有力
巴锡和托索费认为,莎士比亚有近三分之一的作品或以意大利为创作背景,或明确参照意大利的一些地点和事件。
莎翁在《威尼斯商人》中准确地把里亚托桥描写成当时威尼斯的商业和谣言中心。但有学者认为,里亚托桥因其令人惊叹的设计而美名远播,因此《威尼斯商人》中对这座桥的描写并不能说明莎士比亚到过威尼斯。
然而,《莎士比亚在威尼斯》一书进一步给出了莎翁到过威尼斯的有力证据。莎翁为《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仆人取名“戈博”,而戈博正是里亚托桥上一座驼背人雕像原型的名字。巴锡和托索费认为,这一细节只有到过威尼斯的人才可能知道。
在《奥赛罗》中,莎士比亚提及威尼斯人送他人鸽子当礼物的习俗,这表明莎翁对威尼斯当地社会风貌有深入了解。
托索费还指出,莎士比亚把戏剧主人公夏洛克设定为犹太人、奥赛罗为摩尔人,并不是偶然之举。这与当时威尼斯复杂的人口组成有关。
身世之谜
研究莎士比亚生平及其作品的学者大多认为,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莎翁曾离开过英国。他作品中涉及威尼斯的背景知识来自那些到英国经商的意大利人及意大利游客。
还有学者认为,生于1553年、卒于1625年的英意混血翻译家兼词典编纂家约翰·弗洛里奥是莎士比亚好友,因此莎士比亚对意大利的了解可能来自弗洛里奥。
几百年来,不断有人对莎翁作品提出质疑,认为以莎士比亚的平民经历,不可能对宫廷和上流社会乃至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有如此全面的了解。有学者甚至认为,莎士比亚的剧作并非他本人所写,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贵族爱德华·德维尔才是真正的“莎士比亚”。德维尔是牛津17世伯爵,1550年出生在赫丁厄姆堡。德维尔曾到欧洲大部分地方旅行。因此,他可能游历过威尼斯,从而留下传世之作。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