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商城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好好看书吧 -> 书评大餐 -> 文章内容 退出登录 用户管理
栏目导航
· 读书快讯 · 七嘴八舌
· 文化风云 · 书评大餐
热门文章
· 伴你笑视频相亲平台..
· 吃瓜网-accg.fun
· 实力碾压对比!卡萨..
· GG扑克高手进阶掌握..
· 火爆交锋:毕尔巴鄂..
· 塞拉亚主场气势不可..
· 阿德莱德联球员失球..
· 吃瓜网最新地址
· 币圈即将迎来山寨季..
· 吃瓜网-副本
相关文章
李亚平《前清秘史》探索历史的真相和秘密
作者:徐迅  来源:: 中国网  发布时间:2008-03-24 09:43:10  发布人:xujian991140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李亚平的《前清秘史》展现了历史研究的魅力。《前清秘史》从浩如烟海的文字历史资料中筛选出来大量的细节,重新演绎正朔嬗变社稷更迭的故事。作者对于史料,无不烂熟胸中而运用自如。行文之间自有一种书卷气,以及一种认真学问的深沉思考。那些历史人物,无不栩栩如生;那些历史事件,无不溯本追源,寻出真情。作者通过对历史文本的细读和大量旁证材料的考订,从这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人物,越过历史的表层和外层空间,进入构成历史的那些人物的心理层面,发现历史的深层的关系,从而沟通历史文本的内在联系。

  《前清秘史》以权力中心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推动着历史的演变,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风格。那些个人“性格”和政治“权力”之间的波诡云谲的幻境,又常常充满了寓意的细节。更何况这些人物属于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扑朔迷离的清朝呢。

  讲故事不是一个简单的技巧问题,而是怎么看待历史,采取哪些历史资料,用什么方式把它讲出来,这是一种方法论。李亚平先生更专心于讲历史中的人物,深入人物的心理状态,也深入人物之间的关系纠葛,讲与历史条件、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关系细节。在《前清秘史》里,历史上的人物离我们很近,历史本身也变得离我们很近。李亚平先生在这个研究上,不仅是历史学,还有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地缘政治学,这就是一种崭新的写历史的方法,也就是从多角度、多个研究领域来讲历史故事,使我们更容易理解清朝,也更容易理解清朝的重要性了。

  因为如此,前清的历史不再那么不可捉摸、扑朔迷离了。历史错综复杂的关系变得清晰了,历史的演变变得条缕分明了,历史的冲突和矛盾及其过程可以被体验到,历史人物可以感知了,总而言之,历史离我们我们很近,甚至演变成我们当代的现实。

  用这样的方式来写历史,历史就变得有个性了,每一个时代,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唐宋元明清,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气质,不同时代的风格、风貌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时代和时代是不一样的,朝代和朝代也是不一样的。《前清秘史》给我们观众展现了一个活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王朝。

  清朝离我们最近,给当代留下的遗产最多,但也受到了最多的盲目批判。李亚平的《前清秘史》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中国自秦以降,一共出过九个大一统的王朝,即: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另外,还有五十几个小王朝。从政治版图上来看,宋朝的疆域最小,清朝的面积是最大的,汉时的西域,唐时的吐蕃,包括元本部的中国和蒙古,几乎全都正式纳入了清朝的版图。从国祚看,如果把连续性考虑进去,大致计算,西汉214年,东汉196年,清296年,唐289年,明276年,宋167年,等等,清朝的国祚应排诸朝之首。在军事上,清在入关前即已收服朝鲜,在入关前即收服漠南蒙古诸部,入关后屡次讨准噶尔皆获大胜,蒙古族几乎全部成为清朝的国民。清西征出兵必胜,平定回疆,将历史上的这一片归属未明之地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清代六次对藏用兵,除一次稍有失利外,都大获全胜,置其于保护国地位,有清一代,藏不敢叛。只是到了十九世纪西方列强进入中国,清朝已经衰微败落,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对内,清朝先后有平三藩之乱,收取台湾,平诸次少数民族、教门帮会起义,皆获成功。即使清势衰落,还有两次大的内部战争,一是对太平天国,另一是平定新疆。有清一代,从未发生过宦官之祸与外戚之祸;没有一个皇帝、皇后被废杀;仅康熙一朝发生过储位之争,也不过太子被废而已;绝少杀功臣、宗室;慈禧的辛酉政变与戊戌政变,仅杀顾命大臣及六君子数人。另外,清朝皇帝的勤政,中枢机构的精简,地方制度的完善,也是其他朝代所不能比拟的。从文化的角度,如果包括科技、教育、生产营造的进步,及文物典章制度,清容纳多元民族文化,集中国传统之大成,儒学最兴盛,科举制度最完备,教化全国的程度最高;手工业发达,而且开始大量接受西方文化。统而言之,有清一代形成现代中国的巨大版图,化解了诸多周边国家、地域和民族历史上长期对中国构成的威胁,创造五族共和(共同和平)的宏大格局,也是接受外来文化最多的一个朝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使中国人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庞大的族群。

  李亚平先生抱着“同情之理解”的态度来看待和研究历史和历史人物的,也加深了对清朝历史大背景的理解,清朝对当代的重要性也就被凸显出来了。

(责任编辑:李杰)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 管理登录 -浙ICP备11021687号-11

Copyright © 2006-2028好好看书吧小说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