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商城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好好看书吧 -> 书评大餐 -> 文章内容 退出登录 用户管理
栏目导航
· 读书快讯 · 七嘴八舌
· 文化风云 · 书评大餐
热门文章
· 伴你笑视频相亲平台..
· 吃瓜网-accg.fun
· 实力碾压对比!卡萨..
· GG扑克高手进阶掌握..
· 火爆交锋:毕尔巴鄂..
· 塞拉亚主场气势不可..
· 阿德莱德联球员失球..
· 吃瓜网最新地址
· 币圈即将迎来山寨季..
· 吃瓜网-副本
相关文章
《话说粤商》:亲近海洋的异端
作者:浅川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08-03-13 16:43:51  发布人:xujian991140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话说粤商》,刘正刚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8年1月版,39.80元。

  浅川

  □媒体编辑,广州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资本主义的动力》一书中提到,“中国真正的资本主义处于中国之外,比如说在东南亚诸岛。在那里,中国商人可以完全自由地行事与做主。”他所说的这些中国商人,大部分来自南中国的广东,也被人称为粤商。

  直到现在,粤商依然是神秘的一群人。他们保持着某种历史传统,不愿出风头,务实勤勉,始终处于主流的边缘。如果我们向历史深处望去,粤商的现在和过去仍然是一个变化不大的整体。在过去长达三个世纪的时间里,一批批真正的商人不断离开中国大陆,从广东启程,驶向海洋的另一边,最终富甲一方。而在今天,粤商们虽然未离故土,但依然在源源不断地将货物输送到海洋的那一边。他们对海洋的亲近感超过了土地。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最新出版的《话说粤商》一书,细述了粤商自明清崛起,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论及粤商的诞生,最重要的原因无疑是邻近海洋的地理位置。广东在汉代就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多个始发港,到唐代更是商货云集,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直到明清时期,人口压力增大,以致出现“望海谋生十之五六”的现象,粤商才终于崛起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

  书中有很大篇幅写的是清朝以来的两类粤商。一类是在旧有的制度空间里生长的行商。最著名的莫过于广州十三行这些垄断对外贸易的红顶商人们。他们为了获得垄断利益,不得不与官府虚与委蛇,支付了大量财物、但最终仍不免沦落的命运。在这一点上,他们与徽商、晋商的命运颇多相似之处。另一类商人则是摆脱了旧制度的约束,去新大陆开疆辟土,获得了巨额财富和显赫声名。至今,这些家族仍活跃在世界商业舞台上。

  越洋过海的粤商们又把西方文明带回中国大陆,引入百货等多种新的商业形态。而在晚清时局巨变时,这些粤商表现出强烈的参政议政的愿望,他们组织粤商自治会,以求兴商富国,还建立了军事性组织广州商团,抵制政治力量的钳制。从这些方面来看,粤商确实是一个特殊的群体,100年前的粤商已经具备了与旧的制度环境格格不入的现代意识,看书中所写的粤商故事,你会感到他们早已超越了时代局限。

  只有在这样一个具有重商传统的历史土壤中,我们才容易理解为什么诞生于50多年前的广交会即便在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期间也从未停止,而30年前的改革开放为什么会在广东开辟“试验田”。

  但作为异端的代价是,粤商们始终无法见容于主流意识形态。雍正皇帝就曾指斥广东人:只知种植果木,图取银钱,不思稼穑种稻以蓄米粮;十三行行商、广利行老板卢观恒希望死后能进乡贤祠,但竟惹来广州士人们的抗议,最后在朝廷的旨意下,他的乡贤资格被取消。

  至今仍不事声张的广东商人似乎与这种历史上的异端身份不无关系。因此,在现在的中国商业舞台上,他们总是不愿意站在中心位置,而是偏居一隅,默默挣钱。

(责任编辑:章璋)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 管理登录 -浙ICP备11021687号-11

Copyright © 2006-2028好好看书吧小说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